男性女性化这样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很是常见,比如泰国人妖、变性人以及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一些‘娘娘腔’的男生,那么男性女性化是什么原因?男人心态成熟的表现又有哪些呢?
一、男性女性化是什么原因?
1、学校教育的过度“女性化”
目前在小学教师中,90%以上是女教师,由此使学校对学生性格的导向也呈女性化。无论是评三好学生,还是选班干部,都是以女孩的性格为标准,诸如:听话、顺从、认真、仔细、举止规范等。这些特征都明显地带有阴柔性,与男子阳刚性形象相去甚远。
众所周知,男孩的基本特征是精力旺盛、活泼好动、行为粗犷、不拘小节、富有攻击性。然而在绝大多数学校中,男生的上述行为、性格是被严格禁止的。譬如,在课间休息时,男生喜欢追逐打闹;在课堂上,男生容易多动;等等,这些都会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和制止。
久而久之,原本富有活力的男孩,在种种规范的限制下,逐渐被纳入了女性化性格的模式之中,男孩所固有的自由天性受到“压制”。
(情感困惑加导师\/信,一对一免费分析)
2、父教普遍缺失 家庭“严母慈父”
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于长江曾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父道观念的变迁。“弱化”,是他给出的关键词。
于长江认为,在传统社会中,因为以父权为中心的家族制度的存在,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起到了一个示范权威的作用。“养不教,父之过”的观念也让父亲更多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。而到了现代社会,孩子或许比父亲更能适应时代的变化,父亲的社会化权威形象也就逐渐弱化,由此也带来父子(女)关系的弱化。
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发布的《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》从一个侧面显示父教缺失带来的严峻性:在高中生的首选倾诉对象中,中国父亲的排名是四个国家中最低的,甚至排在了网友之后。
关于男性女性化,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态学副教授阳泽告诉记者:“事实上,父亲对于孩子的气度、性格和思维方式的养成,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”
阳泽对“父亲”的内涵这样解读:父亲作为男性,会把男性气质传递给孩子;作为亲人,会把深沉和宽厚的情感传递给孩子;作为权威,会把服从、尊重、地位等意识传递给孩子;作为教育者,会交给孩子规则、秩序、理性的观念和能力;作为工作者,会把责任的、竞争的、压力的、坚持的文化和精神传递给孩子;作为生活者,会把玩乐、放松、冒险、多彩生活等经验和感悟传递给孩子。
而父教缺失带来的隐忧不容忽视。根据国家贫困儿童研究中心的报告,没有父亲教育的男生,比有父亲教育的男生逃学的可能性增加一倍,犯罪的可能性大两倍,长大后需要接受心态治疗的可能性增加3倍。如果是女孩,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可能性也高出3倍。对于儿子来说,如果父亲长期缺位,男孩学习到的大多来自母亲,会让男孩女性化、胆小、不敢承担责任。
在家庭中,母亲主宰一切,对孩子采取“三高”教养方式,即过高期望、过分保护、过度溺爱。母亲对待孩子,学习上严厉要求,生活上过分宠爱。父亲往往对孩子的生活、学习放任不管,又得不到妻子的尊重。这样,男孩容易养成温顺、胆小、退缩、依赖等女性化性格,这几乎已成为当今男孩的通病。男性女性化,男孩所表现出的胆怯、懦弱,则与阳刚之气、男性化性格背道而驰。
3、社会风气
在如今这个温情时代,男性越来越少有机会来表现他们的威武强悍,他们并不需要彪悍的体形,更无须举手投足都显示出“块”状肌肉。比如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韩国男性,已经很少有机会参加战争或从事大量重体力劳动,生活的富足和优越,让男性越来越追求细节上的高质量,从而淡化了男性与女性间明显的性格差异。
爱情顾问